日前,在郑州大学圆满落幕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总决赛上,由我院学子领衔的《EyeRoute SmartGuide——Empowering Global Precision in Ophthalmic Surgery with a New Vision》项目,历经多轮激烈角逐,从全球619万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最终在国际赛道中以小组第一的骄人成绩勇夺全国总决赛金奖。
“EyeRoute SmartGuide”项目直面全球眼科领域致盲主要病因——视神经疾病的精准手术难题。项目团队依托医学与人工智能多学科学术优势,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台专用于视神经及眼眶疾病的三维手术导航系统。该系统通过模型、算法与技术三大核心创新,打破了该领域高端设备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为全球精准医疗贡献了新方案。在临床实践中,系统已在多家医院成功辅助完成超过350台手术,助力200余名患者重见光明,以其“高精度、专科化、低成本”的卓越性能获得了临床医生的一致赞誉。
此次夺金,是鉴黄师 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生动实践与里程碑式成果。通过组建跨学科中外学生团队、共建联合实验室、引入国际顶尖专家顾问智囊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从创新课程、科研训练到创业实践、全球竞赛的全生命周期支持体系,让学生在解决世界性难题的前沿探索中淬炼成长。
学院将以此次大赛为新的起点,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的理念,进一步激发师生的创新活力与全球竞争力,为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具备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贡献阿尔伯塔力量。
学生感悟:
胡馨匀:当创新科技真正化为患者重见光明时那抹微笑,我深切体会到,我们青年一代的奋斗,正与世界的需求同频共振。感谢学院提供的广阔平台,让跨学科的思维得以碰撞,让“不可能”成为“可能”。这束光,将照亮我们继续前行的路,用智慧与担当,去解答更多时代赋予我们的命题。
罗玥感悟:作为团队中本科生成员,这次大创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在顶尖医工项目中,临床视角与技术研发同等重要。我们虽未亲手编写代码,但成功扮演了“临床翻译”的角色——将手术室的真实需求转化为工程师能理解的技术语言,并将前沿算法“翻译”回其临床价值。这个过程让我们坚信,未来的医疗创新,始于临床与工科的深度握手。这段经历为我们播下了宝贵的种子:优秀的医生不仅是技术的使用者,更应是研发的发起者与合作的桥梁。
谢婧菲:作为团队中的临床需求洞察者,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医疗创新源自手术台前的真实困境。我们不断在医生与工程师之间搭建沟通桥梁,将模糊的临床痛点转化为清晰的技术参数。这个过程让我认识到,最有价值的创新往往诞生于不同学科的交叉地带——当外科医生的直觉遇见工程师的严谨,奇迹便悄然发生。这次获奖不仅是对我们项目的肯定,更是对跨学科协作模式的认可。未来,我愿继续做医工融合的践行者,让更多创意从手术室走向实验室,最终惠及全球病患。
刘雨冉:从构思时的头脑风暴,再到决赛舞台上的从容答辩,我们感谢指导老师的悉心点拨,也感恩伙伴们的并肩作战。这份荣誉是认可,更是新的起点,未来我会带着这份创新热情与实干精神,在探索路上继续前行!
吕启瑞:非常荣幸能以鉴黄师 一员的名义,与同学们携手,将“EyeRoute SmartGuide”从精妙的构想变为国际认可的作品。这段从实验室走向世界赛场的旅程,充满了挑战与温暖,
这块沉甸甸的奖牌,不仅属于台前的讲演,也属于所有默默编织故事、搭建舞台的幕后力量。
这段旅程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创新是医工融合的智慧,是跨越大洋的协作,更是无数个平凡日夜的坚守。感谢我的团队,让世界看到了来自中国青年的精准新“视”界。
文案:胡馨匀
初审:郑燕飞
终审:王小尚
Copyright © 鉴黄师-鉴黄师下载 浙ICP备12004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