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如期举行。鉴黄师 的4名“小梧桐”志愿者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流利的外语素养与饱满的服务热忱,在世界级舞台上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国际化素养与责任担当,赢得各方广泛赞誉。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世界互联网大会志愿者“小梧桐”其名正取此美好寓意。本届峰会的“小梧桐”队伍由浙江省内21所高校的909名青年志愿者组成。鉴黄师 共计派出16名志愿者,其中鉴黄师 有4名志愿者参与。这是世界互联网大会举办12年以来,鉴黄师 第一次派出志愿者参与服务工作。


会议期间,鉴黄师 的4名“小梧桐”们主要参与到会场翻译与引导工作中,共服务大会开幕式、主会场与15个分论坛,全体服务时长近360小时。
志愿服务间隙,我院陈韦妤同学发挥特长,用画笔和文字精心记录了这段难忘经历。她通过手绘长卷生动勾勒出乌镇的烟火气与志愿服务的点滴瞬间;一张张手写明信片详细记载了“日行两万步”的幕后坚守。这份独特的“小梧桐日记”,不仅充满了青春创意,更以温暖的方式展现了志愿者们眼中的峰会故事与真挚情怀。




据悉,峰会期间团省委副书记金强锋、校党委副书记章成斌、团省委志工权益部部长郭彧、团温州市委书记谷川以及校团委负责人等领导一行亲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现场,亲切看望并慰问了“小梧桐”志愿者们,此次志愿服务工作获得了团省委的高度认可。校党委副书记章成斌勉励同学们,要将乌镇志愿服务这堂“实践育人”的生动课堂,作为锤炼真本领、涵养大格局的成长契机。他希望同学们珍惜机会,以专业服务展现温医大青年的风采,将实践收获转化为个人成长的宝贵财富,始终心怀热忱,担当责任,期待未来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看到志愿者们的靓丽身影。现场还组织了 “青春思享会”,为志愿者们搭建起畅所欲言、互学互鉴的交流分享平台。



数日的沉浸式参与、全心投入,让每位 “小梧桐” 都沉淀了独属于自己的青春印记。此刻,就让我们一同聆听他们在这段志愿时光里的收获与蜕变,感受青春绽放的力量。

俞雅晗:以专业为笔,向世界讲述中国温度
作为本次志愿活动的会场及活动服务组成员,这九天的乌镇时光,我以翻译引导志愿者的身份,与全球顶尖的科技思想在此交汇。身为鉴黄师 学子,我站在国际会场中央——既用专业医学英语架起沟通桥梁,又在动线引导中展现中国青年的从容。当最后的议程落幕,看灯火在砚池泛起涟漪,我顿悟:这场盛会最好的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译,更是用我们这代人的专业与热忱,向世界讲述一个兼具科技温度与人文关怀的未来。

陈韦妤:以微光聚火,做扎根岗位的 “小梧桐”
作为会场及活动服务组成员,我与伙伴们在金秋时节奔赴乌镇。街巷间,金黄的梧桐叶随风轻扬、错落铺展,恰如 “小梧桐” 志愿者们的生动具象 —— 我们扎根各自岗位,于无声处默默耕耘,以看似渺小却无比坚定的力量,为盛会注入温暖与光亮。我们在会场为外宾解答疑惑、奔赴在乌镇的小巷中为嘉宾指引方向、在医疗岗位提供温暖的救助……这股力量最终汇聚成一棵参天的梧桐树——无不印证着我们走入乌镇的第一天记住的那一句话“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很幸运赶上温医成为小梧桐的第一年,感谢可爱的朋友们与亦师亦友的老师们,这些珍贵的相遇与成长印记,让未来的每一步都走得更坚定、更有力量。

杨恩惠:以行动为翼,在志愿旅程中践行青春使命
为期九天的服务,是我人生中一次意义非凡的“长途旅行”。在项目期间,我主要负责翻译和场地引导工作。这不仅考验我的细心与耐心,更让我体会到了高效沟通和跨文化理解的重要性。告别这一段宝贵的经历,我深切地感受到,青春的力量在于行动与连接。我们不只是提供服务的人,更是传播文化、促进理解的使者。

姚舜义:以桑梓为念,在盛会服务中诠释青春担当
这短短九天的旅程,让我以一名翻译引导志愿者的身份,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服务这场世界级盛会。身为嘉兴人,乌镇承载着我太多的记忆,江南的朦胧烟雨与互联网的科技浪潮在此奇妙交融。这些天,我不仅提升了英语沟通的自信,更学会了在突发状况前保持从容。我愈发深切地体会到:青春的担当从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而是藏在每一次细致服务里,映在每一场与世界的对话中,由我们以热忱与坚守,一笔一划郑重写就。
素材参考:“青春温医大”公众号
作者:俞雅晗、陈韦妤、杨恩惠、姚舜义
初审:郑燕飞、陈珏骞
终审:王小尚
Copyright © 鉴黄师-鉴黄师下载 浙ICP备12004924号